close
  1.社會調查研究:人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有關社會事實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進而做出描述、解釋和提出對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 它是一個由系統的理論和方法組成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類型、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則等。 它是一個由系統的理論和方法組成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類型、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則等。

2.定性研究: 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調查材料為依據,對某一社會現象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斷事物性質為目的的的社會調查研究。 定性研究在調查方式上多通過大量個案調查獲得資料,得出結論,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們展示被調查事物的基本性質,若想瞭解具體事物的狀況還需進行更為細化的調查。 定性研究在調查方式上多通過大量個案調查獲得資料,得出結論,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們展示被調查事物的基本性質,若想瞭解具體事物的狀況還需進行更為細化的調查。 此外定性研究由於缺乏精確資料的支援,勢必造成可比性較差。 此外定性研究由於缺乏精確數據的支持,勢必造成可比性較差。 它一般用於對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的研究、歷史問題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對難以定量的問題的研究。 它一般用於對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的研究、歷史問題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對難以定量的問題的研究。

3.定量研究: 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係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 在收集資料方面,定量研究強調如果不能進行普查,則應當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時,定量研究必須有一定結構,能對調查過程、調查方法和調查技術實施嚴格控制,對調查結果能夠進行量化。 在收集資料方面,定量研究強調如果不能進行普查,則應當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時,定量研究必須有一定結構,能對調查過程、調查方法和調查技術實施嚴格控制,對調查結果能夠進行量化。 定量研究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特點,調查結果更為細化。 定量研究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特點,調查結果更為細化。

4.普查: 普查是普遍調查或全面調查的簡稱,是指對研究對象的全體進行無一例外的逐個調查。 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時期的一定範圍內的社會現象的總體情況。 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時期的一定範圍內的社會現象的總體情況。 普查一般適用於宏觀調查。 普查一般適用於宏觀調查。 普查又分為一次性普查和常規性普查(經常性普查)。 普查又分為一次性普查和常規性普查(經常性普查)。 它是最全面、最準確的調查類型,能夠較精確地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一般特徵和性質。 它是最全面、最準確的調查類型,能夠較精確地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一般特徵和性質。 但普查往往是對調查物件最一般、最基本的描述,調查內容較缺乏深度。 但普查往往是對調查對象最一般、最基本的描述,調查內容較缺乏深度。 此外,普查規模大、人力、物力、資金消耗巨大。 此外,普查規模大、人力、物力、資金消耗巨大。

5.抽樣調查: 非全面調查的一種,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選出一部分個體進行調查,並通過所選樣本的情況來推論總體狀況。 20世紀初期,抽樣方法逐漸發展起來,與問卷法、統計分析結合在一起,形成抽樣調查,成為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標誌。 20世紀初期,抽樣方法逐漸發展起來,與問卷法、統計分析結合在一起,形成抽樣調查,成為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標誌。 抽樣調查分為概率和非概率兩大類,前者是隨機抽樣,後者是主觀抽樣。 抽樣調查分為概率和非概率兩大類,前者是隨機抽樣,後者是主觀抽樣。

6.個案調查: 是從研究對像中選取一個或幾個個體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的類型。 其調查目的不是描述大量樣本的總體特徵,而是針對具體調查物件的獨特情況進行研究,以瞭解其全貌。 其調查目的不是描述大量樣本的總體特徵,而是針對具體調查對象的獨特情況進行研究,以瞭解其全貌。 個案調查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調查方式多樣化,適用於對事件、人物和個別問題的深入研究。 個案調查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調查方式多樣化,適用於對事件、人物和個別問題的深入研究。

7. 變數: 變數是概念的一種類型,是指本身可變動的概念。 變量: 變量是概念的一種類型,是指本身可變動的概念。 社會調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數概念都是變數。 社會調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數概念都是變量。 變數可以用數值表現,表現變數的數值即變數值。 變量可以用數值表現,表現變量的數值即變量值。 變數說明了社會現象在規模、品質、重量、速度等方面的變化狀況和程度差異,具有明確性和可觀測性。 變量說明瞭社會現像在規模、質量、重量、速度等方面的變化狀況和程度差異,具有明確性和可觀測性。 社會調查研究經常涉及的變數類型有離散變數、連續變數、引數、因變數、中間變數、定類變數、定序變數、定距變數,定比變數等。 社會調查研究經常涉及的變量類型有離散變量、連續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中間變量、定類變量、定序變量、定距變量,定比變量等。 變數間的相互關係主要有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 變量間的相互關係主要有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 社會調查研究需要精確描述社會現象和事物的狀況,瞭解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關係,因此必須使用變數語言,瞭解變數間的相互關係。 社會調查研究需要精確描述社會現象和事物的狀況,瞭解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關係,因此必須使用變量語言,瞭解變量間的相互關係。

8.命題: 命題是關於事物的一個或多個概念及其關係的表述,它通過這種表述,使各種社會現象和事物聯繫起來。 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命題一般就表現為觀點或邏輯上的判斷。 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命題一般就表現為觀點或邏輯上的判斷。 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經驗概括、假設等都屬於命題。 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經驗概括、假設等都屬於命題。 命題可分為單變數命題、雙變數命題,多變數命題三種類型。 命題可分為單變量命題、雙變量命題,多變量命題三種類型。 單變數命題是對一個概念的表述,直接指出社會現象和事物的性質或直接說明在一定時空範圍記憶體在著什麼社會現象或結果。 單變量命題是對一個概念的表述,直接指出社會現象和事物的性質或直接說明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存在著什麼社會現像或結果。 雙變數命題是對兩個變數之間關係的表述。 雙變量命題是對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表述。 多變數命題是對多個變數之間關係的表述, 多變量命題是對多個變量之間關係的表述,

9.假設: 假設是未經調查研究資料證實的命題,通常是陳述兩個社會現象和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或相關關係。 假設可由理論演繹得到,或由經驗觀察得到。 假設可由理論演繹得到,或由經驗觀察得到。 客觀性、科學性、可檢驗性是社會調查研究假設的基本要求。 客觀性、科學性、可檢驗性是社會調查研究假設的基本要求。 一般來說,假設的陳述方式有三種,即函數式、條件式和差異式。 一般來說,假設的陳述方式有三種,即函數式、條件式和差異式。 假設是整個調查研究方案的理論框架的主要內容之一,指引資料的收集,通往客觀真理,因此十分重要。 假設是整個調查研究方案的理論框架的主要內容之一,指引資料的收集,通往客觀真理,因此十分重要。

10.探索性研究: 它是一種先期的試探性的初步研究。 進行探索性研究是為了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課題;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內容和範圍;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觀點;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進行探索性研究是為了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課題;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內容和範圍;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觀點;確定社會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閱文獻、諮詢和實地考察。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閱文獻、諮詢和實地考察。 探索性研究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 探索性研究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 只有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保證社會調查研究的品質。 只有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保證社會調查研究的質量。

11.社會測量: 社會調查研究中的測量,是指對所確定的調查指標進行有效的觀測與度量的方法。 具體說,它是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根據一定的測量規則,對調查研究物件的特徵(變數)進行觀測與度量並賦予一定數值的過程。 具體說,它是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根據一定的測量規則,對調查研究對象的特徵(變量)進行觀測與度量並賦予一定數值的過程。 測量有四個要件:測量工具;測量規則;測量物件;測量數值。 測量有四個要件:測量工具;測量規則;測量對象;測量數值。 其中確定測量規則是測量中最基本的和難度較大的工作。 其中確定測量規則是測量中最基本的和難度較大的工作。 有效的測量規則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準確性;完整性;互斥性。 有效的測量規則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準確性;完整性;互斥性。 測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分成四個層次,即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和定比測量。 測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分成四個層次,即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和定比測量。 測量是使社會調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說,社會調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各項調查研究指標測量的過程。 測量是使社會調查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說,社會調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各項調查研究指標測量的過程。

12.信度: 信度是指測量的可靠性。 這種可靠性一是測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測量結果的可靠。 這種可靠性一是測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測量結果的可靠。 所謂可靠,是指用同一個測量工具,對同一事物反復多次測量,其結果應該始終一致。 所謂可靠,是指用同一個測量工具,對同一事物反復多次測量,其結果應該始終一致。 檢驗測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測法、複本法和分半法。 檢驗測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測法、複本法和分半法。

13.效度: 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量準確測量的程度。 測量的效度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測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現為測量指標與所測量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 測量的效度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測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現為測量指標與所測量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 第二,測量結果的效度,主要表現為測量結果與變數值的相關程度。 第二,測量結果的效度,主要表現為測量結果與變量值的相關程度。 測量的效度又有兩層含義,即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測量的效度又有兩層含義,即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前者是指一項測量的方法、資料和結論對該測量本身的有效性;後者則特指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 前者是指一項測量的方法、資料和結論對該測量本身的有效性;後者則特指一項測量的結論在普遍應用時的有效性。 對測量效度的檢驗很重要的是對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檢驗。 對測量效度的檢驗很重要的是對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檢驗。 檢驗效度的方法分為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效標效度三種。 檢驗效度的方法分為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效標效度三種。

14.抽樣: 抽樣指的是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單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和方法,或者說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選擇或抽取樣本的過程和方法。 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於總體本身所具有的異質性。 抽樣存在的必要性緣於總體本身所具有的異質性。 抽樣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辯證唯物主義個別與一般的理論和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上的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律決定的。 抽樣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辯證唯物主義個別與一般的理論和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上的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律決定的。 正因為如此,抽樣成為一種通過部分個體的集合反映總體的性質和特徵的有效方法。 正因為如此,抽樣成為一種通過部分個體的集合反映總體的性質和特徵的有效方法。 它與問卷方法、電腦技術、統計分析方法相結合,形成了當今社會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調查類型,即抽樣調查。 它與問卷方法、計算機技術、統計分析方法相結合,形成了當今社會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調查類型,即抽樣調查。

15.總體: 它是構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單位元的集合。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最常見的總體是一些社會群體,而個人便是構成這類總體的元素。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最常見的總體是一些社會群體,而個人便是構成這類總體的元素。

16.樣本: 它是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一個樣本是總體的一個子集,一個總體中可以抽取出若干個不同的樣本。 一個樣本是總體的一個子集,一個總體中可以抽取出若干個不同的樣本。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資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通過樣本來完成的。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資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通過樣本來完成的。 樣本的調查結果可以推論和說明總體。 樣本的調查結果可以推論和說明總體。

17.概率抽樣: 又稱隨機抽樣。 概率抽樣以概率理論為依據,通過隨機化的機械操作程式取得樣本,所以能避免抽樣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的影響,保證樣本的客觀性。 概率抽樣以概率理論為依據,通過隨機化的機械操作程式取得樣本,所以能避免抽樣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的影響,保證樣本的客觀性。 雖然隨機樣本一般不會與總體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據的是大數定律,而且能計算和控制抽樣誤差,因此可以正確地說明樣本的統計值在多大程度上適合於總體,根據樣本調查的結果可以從數量上推斷總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的性質、特徵。 雖然隨機樣本一般不會與總體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據的是大數定律,而且能計算和控制抽樣誤差,因此可以正確地說明樣本的統計值在多大程度上適合於總體,根據樣本調查的結果可以從數量上推斷總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的性質、特徵。 概率抽樣主要分為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類抽樣、整群抽樣、多階段抽樣等類型。 概率抽樣主要分為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類抽樣、整群抽樣、多階段抽樣等類型。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抽樣調查都採用概率抽樣方法來抽取樣本。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抽樣調查都採用概率抽樣方法來抽取樣本。

18.非概率抽樣: 又稱為不等概率抽樣或非隨機抽樣,就是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方便或主觀判斷抽取樣本的方法。 它不是嚴格按隨機抽樣原則來抽取樣本,所以失去了大數定律的存在基礎,也就無法確定抽樣誤差,無法正確地說明樣本的統計值在多大程度上適合於總體。 它不是嚴格按隨機抽樣原則來抽取樣本,所以失去了大數定律的存在基礎,也就無法確定抽樣誤差,無法正確地說明樣本的統計值在多大程度上適合於總體。 雖然根據樣本調查的結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的性質、特徵,但不能從數量上推斷總體。 雖然根據樣本調查的結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的性質、特徵,但不能從數量上推斷總體。 非概率抽樣主要有偶遇抽樣、主觀抽樣、定額抽樣、滾雪球抽樣等類型。 非概率抽樣主要有偶遇抽樣、主觀抽樣、定額抽樣、滾雪球抽樣等類型。

19.文獻: 所謂文獻最早是指歷史典籍,後來又泛指社會中記載資訊的一切書面文字材料。 在現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把利用各類物質載體所記錄並用以交流傳播的一切文字、圖表、數位、符號、音頻、視頻等知識資訊資料統稱為文獻。 在現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把利用各類物質載體所記錄並用以交流傳播的一切文字、圖表、數字、符號、音頻、視頻等知識信息資料統稱為文獻。 任何文獻都必須具備三個特性:第一,必須有知識內容的表現。 任何文獻都必須具備三個特性:第一,必須有知識內容的表現。 第二,必須有一定的客觀物質載體。 第二,必須有一定的客觀物質載體。 第三,必須有人類的記錄行為。 第三,必須有人類的記錄行為。 根據不同標準文獻有許多分類方法。 根據不同標准文獻有許多分類方法。

20.文獻法: 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就是蒐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資訊,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它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群中選取適用於課題的資料,並對這些資料做出恰當分析和使用的問題。 它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群中選取適用於課題的資料,並對這些資料做出恰當分析和使用的問題。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文獻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礎和用途最廣泛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其次,文獻法是一種獨特的和專門的研究方法。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文獻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礎和用途最廣泛的蒐集資料的方法;其次,文獻法是一種獨特的和專門的研究方法。 文獻法的基本步驟包括文獻搜集、摘錄資訊、文獻分析三個環節。 文獻法的基本步驟包括文獻蒐集、摘錄資訊、文獻分析三個環節。 在文獻法獨立或主要擔綱的調查研究中,這些環節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調查方法為主的調查研究中,文獻法一般特指前兩個環節,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調查後資料的整理、分析一併進行的。 在文獻法獨立或主要擔綱的調查研究中,這些環節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調查方法為主的調查研究中,文獻法一般特指前兩個環節,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調查後資料的整理、分析一併進行的。

21.文獻蒐集: 所謂文獻蒐集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文獻搜集是指將文獻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組織和存儲起來,並按照文獻用戶需求查找出有關文獻或文獻中包含的資訊內容的過程,它包括文獻的存儲和文獻的檢索兩個過程。 廣義的文獻蒐集是指將文獻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組織和存儲起來,並按照文獻用戶需求查找出有關文獻或文獻中包含的資訊內容的過程,它包括文獻的存儲和文獻的檢索兩個過程。 狹義的文獻搜集則專指後者。 狹義的文獻蒐集則專指後者。 社會調查研究中文獻法所使用的是狹義的文獻搜集概念。 社會調查研究中文獻法所使用的是狹義的文獻蒐集概念。 文獻法的實施是從文獻搜集開始的。 文獻法的實施是從文獻蒐集開始的。 文獻搜集的方法包括文獻檢索和文獻搜集兩個環節。 文獻蒐集的方法包括文獻檢索和文獻蒐集兩個環節。 文獻檢索有人工文獻檢索、電腦文獻檢索和參考文獻查找法三種。 文獻檢索有人工文獻檢索、計算機文獻檢索和參考文獻查找法三種。 文獻搜集的管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互聯網三種。 文獻蒐集的管道主要有個人、機構和互聯網三種。

22.文獻定性分析: 文獻定性分析是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分析,來揭示文獻所反映事物的性質、本質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方法。 其特點是側重對文獻的個案研究,不太考慮所用文獻資料的樣本大小與完整程度;注重對文獻內容的含義和深層解釋,不太強調文獻的外在形式、表面內容和量化構建;關注文獻作者的動機與影響效果,不太在意內容的表達方式。 其特點是側重對文獻的個案研究,不太考慮所用文獻資料的樣本大小與完整程度;注重對文獻內容的含義和深層解釋,不太強調文獻的外在形式、表面內容和量化構建;關注文獻作者的動機與影響效果,不太在意內容的表達方式。 目前存在的文獻大多數都是通過定性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最常用的一種文獻分析方法。 目前存在的文獻大多數都是通過定性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最常用的一種文獻分析方法。 文獻定性分析的步驟是:整理資料;分析和確定文獻資料與調查研究主題的關係;初步確定調查研究課題的基本框架。 文獻定性分析的步驟是:整理資料;分析和確定文獻資料與調查研究主題的關係;初步確定調查研究課題的基本框架。

23.文獻定量分析: 文獻的定量分析也叫內容分析,是對各種文獻的明顯內容進行客觀的、系統的和定量的描述。 所謂 “ 明顯內容 ” 是指各種文獻外在的、表面的內容,而不是它們的內在含義。 所謂 “ 明顯內容 ” 是指各種文獻外在的、表面的內容,而不是它們的內在含義。 “ 進行客觀的、系統的 ” 描述是說文獻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根據預先設定的計畫,採取一定的步驟對文獻內容進行如實的描述。 “ 進行客觀的、系統的 ” 描述是說文獻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根據預先設定的計劃,採取一定的步驟對文獻內容進行如實的描述。 而 “ 定量的 ” 描述是說明這種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質是定量,它的作用通常在於明確文獻內容中某一問題出現的頻率 ,或者決定某一類別在整個內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另外,還要對這些定量的結果進行一定分析。 而 “ 定量的 ” 描述是說明這種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質是定量,它的作用通常在於明確文獻內容中某一問題出現的頻率 ,或者決定某一類別在整個內容中所佔的比例等等,另外,還要對這些定量的結果進行一定分析。 文獻定量分析方法的程式和基本方法大致是:抽樣;確定記錄單位;編錄。 文獻定量分析方法的程式和基本方法大致是:抽樣;確定記錄單位;編錄。

24.問卷法: 也稱問卷調查法,它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瞭解情況或徵詢意見的調查方法。 其中,問卷是社會調查研究中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用以測量人們的特徵、行為和態度,以及社會事物、社會現象的有關情況。 其中,問卷是社會調查研究中收集資料的一種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用以測量人們的特徵、行為和態度,以及社會事物、社會現象的有關情況。 根據問卷分發和回收形式的異同,問卷法分為直接發送法(訪談發送法)和間接發送法(報刊發送法、電話發送法、網路發送法和郵政發送法);根據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則分為自填式和代填式兩種。 根據問卷分發和回收形式的異同,問卷法分為直接發送法(訪談發送法)和間接發送法(報刊發送法、電話發送法、網絡發送法和郵政發送法);根據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則分為自填式和代填式兩種。 另外,社會調查研究中常見的 “ 量表 ” 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問卷。 另外,社會調查研究中常見的 “ 量表 ” 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問卷。 問卷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問卷法。 問卷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問卷法。

25.量表: 一種專門用於主觀性指標的特殊類型的問卷。 它是在經驗層次上對社會現象進行主觀評價的具有結構強度順序的測量工具。 它是在經驗層次上對社會現象進行主觀評價的具有結構強度順序的測量工具。 其主要作用在於能通過間接的、定量的方式測量那些難以直接觀測和客觀度量的人們的主觀態度,特別是測量態度和觀念的不同程度和差異。 其主要作用在於能通過間接的、定量的方式測量那些難以直接觀測和客觀度量的人們的主觀態度,特別是測量態度和觀念的不同程度和差異。 量表通常由多項測量內容綜合而成,測量的是變數的綜合指標。 量表通常由多項測量內容綜合而成,測量的是變量的綜合指標。 量表通過對變數的不同變異賦予相應的分值,使不同選項能夠反映變數變異的強弱,這是量表和問卷等其他測量工具之間的最大的區別。 量表通過對變量的不同變異賦予相應的分值,使不同選項能夠反映變量變異的強弱,這是量表和問卷等其他測量工具之間的最大的區別。 量表在現代社會調查研究中應用十分廣泛,其類型從內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類型是態度量表,此外還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績量表、社會地位量表等多種類型。 量表在現代社會調查研究中應用十分廣泛,其類型從內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類型是態度量表,此外還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績量表、社會地位量表等多種類型。 從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總加量表、語義差異量表和累積量表。 從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總加量表、語義差異量表和累積量表。

26.訪談法: 訪談法是由訪談者根據調查研究所確定的要求與目的,按照訪談提綱或問卷,通過個別訪問或集體交談的方式,系統而有計劃地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 訪談法本來是特指直接的、面對面的口頭交流,但隨著現代化資訊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增加了電話訪問、網上交流等間接訪談方式。 訪談法本來是特指直接的、面對面的口頭交流,但隨著現代化資訊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增加了電話訪問、網上交流等間接訪談方式。 訪談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內容可以分為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按照訪談物件的人數可以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訪談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內容可以分為結構式訪談和非結構式訪談;按照訪談對象的人數可以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27.結構式訪談: 又稱為標準化訪談、問卷訪談,是按照統一設計的、有一定結構的問卷所進行的訪談。 這種訪談的特點是:整個訪談是嚴格控制和標準化的。 這種訪談的特點是:整個訪談是嚴格控制和標準化的。 訪談物件按照統一的標準與方法選取,訪談中所提的問題及其順序、提問的方式、對疑問的解釋以及調查結果的答案紀錄都嚴格遵守問卷的要求或訪談任務書的要求,甚至連訪談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等外部條件,也要求同訪談任務書保持基本一致。 訪談對象按照統一的標準與方法選取,訪談中所提的問題及其順序、提問的方式、對疑問的解釋以及調查結果的答案紀錄都嚴格遵守問卷的要求或訪談任務書的要求,甚至連訪談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等外部條件,也要求同訪談任務書保持基本一致。 它便於對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和定量分析。 它便於對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和定量分析。

28.非結構式訪談: 又稱為非標準化訪談、深度訪談、自由訪談。 它是一種無控制或半控制的訪談,事先沒有統一問卷,而只有一個題目或大致範圍或一個粗線條的問題大綱,由訪談者與訪談物件在這一範圍內自由交談,具體問題可在訪談過程中邊談邊形成邊提出。 它是一種無控製或半控制的訪談,事先沒有統一問卷,而只有一個題目或大致範圍或一個粗線條的問題大綱,由訪談者與訪談對像在這一範圍內自由交談,具體問題可在訪談過程中邊談邊形成邊提出。 對於提問的方式和順序、回答的記錄、訪談時的外部環境等,也沒有統一要求,可根據訪談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作各種安排。 對於提問的方式和順序、回答的記錄、訪談時的外部環境等,也沒有統一要求,可根據訪談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作各種安排。 其類型有重點訪談、深度訪談、客觀陳述式訪談等。 其類型有重點訪談、深度訪談、客觀陳述式訪談等。 同結構式訪談相比,非結構式訪談的最主要特點是彈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發揮訪談雙方的主動性、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同結構式訪談相比,非結構式訪談的最主要特點是彈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發揮訪談雙方的主動性、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但訪談調查的結果不宜用於定量分析。 但訪談調查的結果不宜用於定量分析。

29.集體訪談: 集體訪談也叫會議調查法,就是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方式或集體回答問題方式蒐集資料的調查方法。 它既可以是有結構訪談,也可以是非結構訪談;既可以是訪談者與被訪者面對面口頭的直接調查,也可以是書面諮詢或電話會議、網路會議的間接調查。 它既可以是有結構訪談,也可以是非結構訪談;既可以是訪談者與被訪者面對面口頭的直接調查,也可以是書面諮詢或電話會議、網絡會議的間接調查。 目前最常用的還是面對面口頭的集體訪談,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也會採用書面諮詢式的集體訪談。 目前最常用的還是面對面口頭的集體訪談,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也會採用書面諮詢式的集體訪談。 集體訪談按照調查的目的不同,可分為以瞭解事實為主的訪談和以研究問題為主的訪談;按照調查的內容不同,可分為綜合性訪談和專題性訪談;按照調查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按照被訪者發表意見的形式不同,可分為各抒己見式的訪談和討論式的訪談。 集體訪談按照調查的目的不同,可分為以瞭解事實為主的訪談和以研究問題為主的訪談;按照調查的內容不同,可分為綜合性訪談和專題性訪談;按照調查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按照被訪者發表意見的形式不同,可分為各抒己見式的訪談和討論式的訪談。

30.觀察法: 觀察法也叫實地觀察法,是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和輔助工具,能動地瞭解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客觀現象的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收集到真實可靠的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科學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它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收集到真實可靠的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科學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它通常用於在實地調查中收集社會初級資訊或原始資料,而且通常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 它通常用於在實地調查中收集社會初級資訊或原始資料,而且通常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 根據觀察程式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場所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者的角色不同,觀察法可分為非參與觀察和參與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物件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大類。 根據觀察程式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場所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者的角色不同,觀察法可分為非參與觀察和參與觀察兩大類;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觀察法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大類。

31.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也稱有結構觀察、有控制觀察或系統觀察,是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觀察項目和要求進行觀察的類型。 它要求事先對要觀察的內容進行分類並加以標準化,明確研究假設,規定要觀察的內容和記錄方法,並統一制定觀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確列出各種觀察範疇和分類,觀察者只須在相應的格內標記,而不做出自己的評價。 它要求事先對要觀察的內容進行分類並加以標準化,明確研究假設,規定要觀察的內容和記錄方法,並統一制定觀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確列出各種觀察範疇和分類,觀察者只須在相應的格內標記,而不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實際觀察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觀察,並作詳細的觀察記錄。 在實際觀察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觀察,並作詳細的觀察記錄。 結構式觀察有些類似於問卷調查,對觀測資料的整理、分析也近似於對問卷資料的處理分析,即可進行定量分析和相關分析。 結構式觀察有些類似於問卷調查,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也近似於對問卷資料的處理分析,即可進行定量分析和相關分析。 但它缺乏彈性,而且比較費時。 但它缺乏彈性,而且比較費時。

32.非結構式觀察: 非結構式觀察也稱無結構觀察、無控制觀察或簡單觀察,是沒有先期具體設計要求的觀察類型。 它一般只要求觀察者有一個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一個大致的觀察內容和範圍,但是並沒有很明確的研究假設和具體的觀察內容與要求;也不是僅專注於某些特定的行為與現象,而是到觀察現場去根據當時環境和條件變化隨時進行觀察內容和觀察角度的調整。 它一般只要求觀察者有一個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一個大致的觀察內容和範圍,但是並沒有很明確的研究假設和具體的觀察內容與要求;也不是僅專注於某些特定的行為與現象,而是到觀察現場去根據當時環境和條件變化隨時進行觀察內容和觀察角度的調整。 無結構觀察比較靈活,適應性較強,而且簡便易行,因此最為常用。 無結構觀察比較靈活,適應性較強,而且簡便易行,因此最為常用。 但非結構式觀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許多方面,也沒有制定適於量化的觀察結構,故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和嚴格的對比研究。 但非結構式觀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許多方面,也沒有製定適於量化的觀察結構,故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和嚴格的對比研究。 它主要用於對觀察對象的定性分析。 它主要用於對觀察對象的定性分析。

33.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也稱局內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者的社會環境、社會關係之中,並通過與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它常用于對現代社會某些特殊群體和社區的調查研究,目的是全面地、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社會現象。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它常用於對現代社會某些特殊群體和社區的調查研究,目的是全面地、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社會現象。

它是在自然場所裏進行的直接觀察,而且多採取無結構的形式,預先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理論假設,因此需要根據調查研究主題,進行長期觀察,從大量現象中逐步概括出調查物件的主要特徵。 它是在自然場所裡進行的直接觀察,而且多採取無結構的形式,預先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理論假設,因此需要根據調查研究主題,進行長期觀察,從大量現像中逐步概括出調查對象的主要特徵。 參與觀察根據參與程度不同,又可分為完全參與觀察和不完全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根據參與程度不同,又可分為完全參與觀察和不完全參與觀察。

34.非參與觀察: 非參與觀察也稱局外觀察,就是觀察者不加入被觀察者的群體,不參與他們的活動,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觀察。 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就是要使被觀察者意識不到他們正在被觀察,保證他們在極其自然的、不受觀察者任何干擾的環境中行動,以避免被觀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響到觀察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就是要使被觀察者意識不到他們正在被觀察,保證他們在極其自然的、不受觀察者任何幹擾的環境中行動,以避免被觀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響到觀察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一般來說,非參與觀察比較客觀、公允,但不夠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會現象,所獲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識。 一般來說,非參與觀察比較客觀、公允,但不夠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會現象,所獲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識。 它比較適用於對某些公共場所或某些公眾活動中人們行為和表現的觀察。 它比較適用於對某些公共場所或某些公眾活動中人們行為和表現的觀察。

35.實地觀察: 實地觀察是指在現實社會生活場景中所進行的觀察。 它不需專門對觀察場所和觀察物件進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現實生活場景中,對觀察對象進行觀察。 它不需專門對觀察場所和觀察對象進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現實生活場景中,對觀察對象進行觀察。 它多數是非結構式觀察,適用於定性類型的調查研究。 它多數是非結構式觀察,適用於定性類型的調查研究。 它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對社會現象的絕大多數觀察都是實地觀察。 它在社會調查研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對社會現象的絕大多數觀察都是實地觀察。

36.實驗法: 實驗法也稱試驗調查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方法。 它是一種最重要的直接調查方法,也是一種最複雜、最高級的調查方法。 它是一種最重要的直接調查方法,也是一種最複雜、最高級的調查方法。 實驗法是有一定結構的,即不僅有明確的實驗目的,而且有較嚴格的實驗方案設計和控制。 實驗法是有一定結構的,即不僅有明確的實驗目的,而且有較嚴格的實驗方案設計和控制。 其主要任務就是明確實驗物件和實驗激發之間的因果關係。 其主要任務就是明確實驗對象和實驗激發之間的因果關係。 其實驗結果既可以用於定量分析,也可以用於定性分析。 其實驗結果既可以用於定量分析,也可以用於定性分析。 實驗法按照不同標準,可有多種分類。 實驗法按照不同標準,可有多種分類。

37.對照組實驗: 也叫平行組實驗,是指既有實驗組又有對照組(控制組)的一種實驗方法。 實驗組即實驗單位,對照組是同實驗組進行對比的單位。 實驗組即實驗單位,對照組是同實驗組進行對比的單位。 兩組在範圍、特徵等方面基本相同。 兩組在範圍、特徵等方面基本相同。 在對照組實驗中,要同時對兩個觀察客體(試點客體和控制客體)做前測與後測,並比較其結果以檢驗理論假設。 在對照組實驗中,要同時對兩個觀察客體(試點客體和控制客體)做前測與後測,並比較其結果以檢驗理論假設。

38.單一組實驗: 也叫連續實驗,是對單一實驗對像在不同的時間裡進行前測與後測,比較其結果以檢驗假設的一種實驗方法。 在這種實驗中,不存在與實驗組平行的對照組(控制組)。 在這種實驗中,不存在與實驗組平行的對照組(控制組)。 同一組在引入引數之前相當於實驗中的對照組,在引入引數之後則是實驗中的實驗組。 同一組在引入自變量之前相當於實驗中的對照組,在引入自變量之後則是實驗中的實驗組。 檢驗假設所依據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兩種測量結果,而是同一個實驗物件在引數作用前和作用後的兩種測量結果。 檢驗假設所依據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兩種測量結果,而是同一個實驗對像在自變量作用前和作用後的兩種測量結果。

39.經典實驗設計: 也叫兩組前後測實驗設計,就是選擇一批實驗對像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一批與實驗對象處於相同環境、條件相同或相似的對像作為對照組;然後,只對實驗組給予實驗激發,而對對照組卻聽其自然;最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後檢測的變化進行對比研究,得出實驗結論。 這種實驗設計要求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具體物件完全匹配,並要求實驗環境基本相同,所以操作難度較大,成本也較高。 這種實驗設計要求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具體對象完全匹配,並要求實驗環境基本相同,所以操作難度較大,成本也較高。 但它能夠將實驗效應與外來非實驗效應區分開來,從而使實驗結論更為客觀和準確,這一點明顯優於單一實驗組設計,因此應用更為廣泛。 但它能夠將實驗效應與外來非實驗效應區分開來,從而使實驗結論更為客觀和準確,這一點明顯優於單一實驗組設計,因此應用更為廣泛。

40.資料整理: 它是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審查、檢驗,分類、匯總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並以集中、簡明的方式反映調查對象總體情況的過程。 資料整理是從調查過渡到研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必經的中間環節。 資料整理是從調查過渡到研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必經的中間環節。 資料整理主要是指對文字資料和對數位資料的整理。 資料整理主要是指對文字資料和對數字資料的整理。

41.定性資料整理: 定性資料是指文字資料,主要包括包括無結構式訪問和觀察的記錄和以文字形式敘述的文獻資料。 定性資料的整理方法在通常情況下可劃分為審查、分類和彙編三個基本步驟。 定性資料的整理方法在通常情況下可劃分為審查、分類和彙編三個基本步驟。

42.定量資料整理: 定量資料是社會調查中最具價值的重要資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數字及其組成的圖文、圖表資料。 另外,很多文字資料,在經過了審核、分類並賦予一定數值之後,也轉化成了資料資料。 另外,很多文字資料,在經過了審核、分類並賦予一定數值之後,也轉化成了數據資料。 定量資料整理的一般程式包括數位資料檢驗、分組、匯總和製作統計表或統計圖幾個階段。 定量資料整理的一般程式包括數字資料檢驗、分組、匯總和製作統計表或統計圖幾個階段。

43.資料分析: 它是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對社會調查所獲得資料進行研究、判斷和推測,以揭示社會事物或現象的性質、特徵與規律的過程。 一般認為它包括三方面內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論分析。 一般認為它包括三方面內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論分析。 傳統的資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論分析,但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是定量分析即統計分析。 傳統的資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論分析,但當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視的是定量分析即統計分析。

44.資料定性分析: 它是對調查資料所反映的社會事物或現象的性質的分析方法,著重於確定研究對象具有哪種性質及特徵。 其基本內容主要是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 其基本內容主要是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 資料分析階段的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原來調查資料的分類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變數間關係做進一步的分析、確認;根據整理後的調查資料,從定性角度對原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建構證實或證偽,或提出新的理論觀點。 資料分析階段的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原來調查資料的分類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變量間關係做進一步的分析、確認;根據整理後的調查資料,從定性角度對原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建構證實或證偽,或提出新的理論觀點。

45.資料定量分析: 也叫統計分析,是運用統計學原理對資料進行定量的研究、判斷和推測,以揭示事物內部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分析方法。 它是當前最流行、最受重視也是最複雜的資料分析。 它是當前最流行、最受重視也是最複雜的資料分析。 它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按照涉及變數的多少,又可以分為單變數分析、雙變數分析和多變數分析三類。 它按照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描述性分析,另一類是推論性分析;按照涉及變量的多少,又可以分為單變量分析、雙變量分析和多變量分析三類。

46.資料理論分析: 它是資料分析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環節,主要是對調查得到的資料和統計得到的數據,運用各種思維方法進行系統化的理性分析並做出結論的一種思維過程。 理論分析承擔著透過調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證實或者證偽理論假設的任務,對於應用性調查課題,還承擔著在理論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實際工作提出對策建議的任務。 理論分析承擔著透過調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證實或者證偽理論假設的任務,對於應用性調查課題,還承擔著在理論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實際工作提出對策建議的任務。 它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為必要前提,依靠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進行。 它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為必要前提,依靠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進行。 邏輯思維方法種類繁多,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辨證分析法、比較法、系統分析法、邏輯證明法等。 邏輯思維方法種類繁多,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辨證分析法、比較法、系統分析法、邏輯證明法等。

47.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之後,根據調查資料所寫出的真實反映情況的書面報告。 一般認為,調查報告根據其性質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普通調查報告,也叫社會調查報告或事務文書類調查報告;二是學術調查報告,也叫科研調查報告。 一般認為,調查報告根據其性質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普通調查報告,也叫社會調查報告或事務文書類調查報告;二是學術調查報告,也叫科研調查報告。 這兩類調查報告依據不同標準又可劃分為多種類型。 這兩類調查報告依據不同標準又可劃分為多種類型。 由於在實際工作中調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頻繁,所以調查報告成為一種特別常用的文體,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由於在實際工作中調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頻繁,所以調查報告成為一種特別常用的文體,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angel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